最近我接了个活,要给一个购物App做点跨平台功能,老板指定用Adobe AIR开发。我心想这不简单嘛市面上工具一堆,选个好用的就行了。结果自己动手一研究,才发觉这坑深得很,得挨个试过去才靠谱。
我搜了搜网上推荐,看有人说那个Flash Builder不错。下载安装花了大半天,打开界面感觉挺唬人的,点点按钮拖拖组件。可刚开始写代码就出幺蛾子,编译老是卡死,风扇狂转得跟拖拉机似的。调试个样式改三遍才生效,气得我差点砸键盘。硬是撑了三天,搞出个简单界面发给同事测试,iOS端直接闪退,Android上倒能跑,但耗电量翻倍,吓得用户不敢用。这哪行,果断卸了换下一家。

转头试了另一款工具叫啥名字忘了,反正是个免费的IDE加AIR插件。这回安装更麻烦,配置SDK就费了我俩小时。写个小动画试试水,预览画面糊得跟马赛克一样,打包出来文件大得要命,安卓商店差点儿不给上传。性能更是离谱,帧率掉到个位数,同事群里吐槽:“这玩意儿是给蜗牛用的?” 我一复盘,发现问题出在工具自带的优化引擎太烂,底层兼容性全是窟窿。又白折腾一周,灰溜溜放弃了。
死磕第三回才摸出门道
后来听圈里老油条推荐,干脆上手企业级的那几个付费工具。这回花了点本钱,买了个专业版的开发平台。先搞份文档啃啃,一步步照搬教程:

- 配置环境:这步还算顺溜,跟着向导点点鼠标就搭好架子,不像前两次手动改配置改到头秃。
- 撸代码跑demo:写个登录页面,语法提示挺聪明,能自动补全减少手误。编译一次十多秒,勉强忍了。
- 跨平台测试:关键一步来了——同一份代码打两个包,iOS和Android都扔进真机跑。结果意外省心:界面不糊了,闪退次数压到个位数,电耗降三成,用户反馈总算没骂娘。
整趟流程下来耗了大半个月,头发掉一把,但真省了后期维护的麻烦。为啥我这么较真?因为去年接私活吃过哑巴亏。当时随便选了个便宜工具赶工,结果上线后客户天天投诉崩溃,修修补补三个月没收尾款,老婆埋怨我净倒贴钱,家里吵得鸡飞狗跳。从那以后,我就铁了心:工具这事儿宁愿前期多折腾,选错浪费的都是真金白银。

 
 
 
 
 
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