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在国贸换乘站,直接被人潮推着走,想掏手机都抬不起胳膊,彻底明白什么叫"被包围了"。回家越想越后怕,开始瞎琢磨:要是碰到踩踏或者火灾,这不是凉透了?赶紧翻了几本讲安全逃生的书,还找了个在应急部门干过的老哥取经,决定自己上手试试这些"避免被包围"的土办法。
一、出门前就开始惦记这事儿
以前出门?抓起手机钥匙就走。现在可不敢马虎了:
- 第一步:掏手机看地图,不是看路线,是专门看要去的那块地儿热力图层,红的发紫的地方?能绕就绕。
- 第二步:查活动,看看附近是不是搞什么演唱会、球赛、打折促销,碰到这些日子,情愿在家点外卖。
- 第三步:想退路,脑子里得画个圈——等会儿万一出事儿,往哪几个小胡同或者商场侧门能溜?这几个方向得在心里标个记号。
专家老哥一句话点醒我:"别等挤成沙丁鱼了才想起来跑,那就晚了!"
二、到了地方,眼珠子就得忙活
以前走路?低头刷手机或者光看漂亮小姐姐。
- 眼睛根本停不下来,像个探照灯一样,左边扫扫右边看看,不是想抓小偷,是要找安全出口的绿牌子,或者墙上有没有消防图。
- 耳朵竖得跟兔子似的,远处有人群骚动喊叫?先别管热闹,赶紧往边上靠拢。
- 走位贼风骚,绝对不走人群正中间。老贴着墙根或者路边花坛溜边儿走,好处太明显了——一面有靠山,压力少一半!
三、真到人堆里,我就怂了
前几天去个网红店排队,队伍扭得跟麻花一样,我立马实践:
- 绝不扎堆,专门挑队伍尾巴或者拐弯的地方站,这里空档大,前面一乱立马能往旁边岔路闪。
- 身子摆好POSE,别人挤我后背?直接侧身站,让肩膀对着人流方向,小碎步慢慢往后挪,绝不把整个背怼过去。
- 感觉不对撒腿就跑,试了没一会儿,旁边几堆人突然推搡起来,嚷嚷着"前面掉钱了"。管他真假!书里写的这种破事太典型了。我立马钻到旁边卖糖葫芦的摊子后面躲着,等那帮人挤过去才出来。
心得就一条:人群情绪跟火药桶一样,一点就炸,闻到味儿不对,跑为上策!
四、练了几回,身体会报警了
折腾了小半个月,最大的变化是"身体有记忆了"。
- 路过电影院散场口,人乌泱泱往外涌,小腿自己绷紧,脚后跟都抬起来了,随时准备后撤步。
- 地铁早高峰,别人往最挤的车厢冲?我自动拐到车头车尾,宁可等多两趟。
- 有次逛商场扶梯突然停了,人群开始骚动,我根本没过脑子,侧身挤开安全门直接钻楼梯通道溜了——后面骂声一片,但我安全到地面了。
说白了,这些招数不玄乎,就是让你比别人多那么一秒反应时间。 现在出门还是躲着人多的地方走,但真撞上躲不开的情况,至少不会傻站着被人流裹成饺子馅儿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