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游戏发展国奋斗史,从小白到勉强糊口
说起《游戏发展国》这玩意儿,我可有的聊了。刚上手那会儿,我也是一头雾水,瞎玩一气,走了不少弯路。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当初是怎么一步步摸索过来的,希望能给新手朋友们提个醒儿。
初入茅庐,两眼一抹黑
记得刚开始,系统给了点小钱,还有个初始的程序猿和剧本作家。我寻思着,这不就齐活了嘛直接开干!上来就想搞个“惊天动地”的大作。结果?钱烧光了,游戏评价也就那样,员工累得跟狗似的,效率还贼低。
那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招人!看到招聘选项里有500块的和1200块的,我一开始图便宜,尽挑那500的。结果?体力差,能力也一般,干不了多久就喊累。后来碰了一鼻子灰,才咬牙试了试1200的。这一试不要紧,发现贵有贵的道理,来的人体力明显好一截,能力也强点。初期如果钱稍微够点,能上1200的就别犹豫,长远看是划算的。
还有个事儿,就是别一来就想着自己开发游戏。我后来发现,头一年,稳妥点还是多接外包项目。虽然钱少点,但能积累资金和经验,还能顺便练练员工的等级。不然你上来就自己开发,万一扑街了,直接就没钱周转了,那可就尴尬了。
小作坊的生存之道
磕磕绊绊度过了初期,我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公司活下去,还活得好点。这时候,我悟出几个道理:
- 存档大法 尤其是在做重大决策前,比如开发新游戏、大规模招聘、参加游戏展,我都习惯先存个档。万一搞砸了,或者结果不理想,读档重来,能省不少事和钱。别嫌麻烦,这招真的屡试不爽。
- 员工搭配有讲究。 我慢慢发现,一个游戏好不主要看几个属性:编程决定游戏的趣味性,剧本决定独特性,画面自然就是画质了。所以招人的时候,不能光看某一项高,得尽量让团队里各项能力的人都有,或者至少有个侧重。比如我缺个美术好的,下次招人就盯着美术能力强的来。
- 办公室得升级。 最开始那小破办公室,就能塞4个人。随着业务发展,人肯定是不够用的。所以赚到第一桶金之后,我立马就琢磨着把办公室从4人升级到6人,后来又到8人。地方大了,才能招更多的人,同时开发的项目也能更复杂点。
- 题材和类型的搭配。 这玩意儿挺玄学的,有时候瞎猫碰上死耗子,随便组合一下也能火。但我后来还是会留意一下市场流行什么,或者尝试一些经典的搭配。比如模拟经营配上公司题材,或者角色扮演配上奇幻题材,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。
稳扎稳打,逐步扩张
当公司稍微有点起色,能稳定盈利了,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做大做强了。
员工培养是重中之重。光招人还不行,得让他们成长。所以一有闲钱,我就会给员工进行培训,提升他们的各项属性。特别是那些潜力股,重点培养,后期能给你带来惊喜。
参加游戏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虽然要花点钱,但如果你的游戏质量还行,能在展会上拿个奖,那名气和销量可就蹭蹭往上涨了。我记得我第一次拿奖的时候,那心情,别提多激动了!
还有就是主机研发。当你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后,就可以考虑研发自己的游戏主机了。虽然风险大,投入也高,但一旦成功,那利润可是相当可观的。我当时也是砸锅卖铁,硬着头皮上的,还好成了。
整个过程,就是不断地试错、总结、再试错。看着自己的小公司从几个人慢慢发展到几十号人,开发的游戏从无人问津到畅销全球,那种成就感,真是难以言表。
《游戏发展国》这游戏,初期别急功近利,先稳住阵脚,积累资金和经验。中期要注意员工搭配和培养,选择合适的题材和类型。后期就可以大胆尝试,追求更高的目标了。最重要的,还是享受这个过程,毕竟谁还没个当老板的梦?我这就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创业的辛酸与喜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