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瞎折腾了一天,总算把那个大头贴制作系统给弄得七七八八了,赶紧来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我这从零开始的折腾记录。
最初的想法和准备
最近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突然怀念起以前那种街边的大头贴机器了,五颜六色的背景,各种奇奇怪怪的装饰,拍出来一版能剪成好多张,特有意思。我就想着,现在技术这么发达,自己能不能也捣鼓一个出来玩玩?毕竟买一台现成的,我看网上那些价格,便宜的也得好几千,贵的上万,咱这纯属娱乐,犯不着花那冤枉钱。
我开始琢磨都需要点得有个能拍照的家伙事儿?我翻箱倒柜找出来一个以前买的USB摄像头,像素不高不低,日常用用还行。然后得有个显示器看画面?正好有个旧的15寸显示器闲置着。最重要的,得有个“大脑”来处理这些,我扒拉出来一台很多年前的旧笔记本电脑,配置虽然老掉牙了,但跑个拍照程序应该问题不大。拍完了得打印出来?家里有个小巧的照片打印机,支持打4x6寸的照片,这个正好能用上。
硬件大概就这些了:
- 旧笔记本电脑(作为主机)
- USB摄像头
- 旧显示器
- 照片打印机
- 键盘鼠标(操作用)
- 对,我还准备了一些彩纸和卡纸,想着后面给机器做个简单的外壳装饰一下。
软件部分的攻坚
硬件七七八八凑齐了,接下来就是最头疼的软件部分。我寻思着,这玩意儿的核心功能不就是:
- 摄像头实时画面显示。
- 用户按下拍照按钮后,能倒计时拍照。
- 拍完能选个相框或者加点小装饰。
- 能把选好的照片排版打印出来。
我先是尝试在网上找找有没有现成的开源软件,结果找了一圈,要么功能太复杂用不上,要么就是界面丑得不忍直视。得,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。
我决定用Python来写这个程序,主要是因为Python搞图像处理啥的库比较多,上手也快。我先花了点时间学习了一下OpenCV库,用它来调用摄像头和捕捉图像。这个还算顺利,几行代码就能把摄像头画面显示在窗口里了。
然后是拍照逻辑。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倒计时功能,比如按下空格键开始3秒倒计时,然后“咔嚓”一声(这个声音我是网上找的素材),就把当前画面存成一张图片。
接下来是加相框和装饰。这个部分我琢磨了半天,决定用Pillow这个图像处理库。我预先准备了一些透明背景的PNG格式的相框素材和小图标素材,比如爱心、星星、卡通帽子啥的。程序里就允许用户选择这些素材,然后通过计算坐标,把这些素材叠加到拍好的照片上。这里我反复调整了素材缩放和定位的逻辑,力求操作简单直观。
是排版和打印。因为大头贴一般是一张纸上打印好多张小图,所以我设计了几种固定的排版模式,比如2x2的四张,或者1x4的竖条。用户选好照片和装饰后,程序会自动按照选定的模板把多张小照片(或者一张照片的多个副本)拼成一张大图,然后再调用系统的打印命令把这张大图发送给照片打印机。连接打印机和设置打印参数这里也费了点工夫,主要是要确保打印出来的尺寸和清晰度符合预期。
搭个壳子和整合测试
软件功能写得差不多之后,我就开始给这些硬件搭个“窝”。我找了些硬纸板和泡沫板,比划着笔记本、显示器、摄像头和打印机的位置,剪剪裁裁,粘粘贴贴,弄了个简易的箱体结构。力求把线都藏在里面,摄像头固定在显示器上方正对着人脸的位置。我还特意买了个红色的大按钮,通过一些简单的电路接到键盘的一个按键上,这样拍照的时候按一下大红钮就行,比按键盘有仪式感多了。
全部组装好之后,就开始进行整体测试。一开始,问题还真不少:有时候摄像头会卡顿,有时候选好的装饰位置会跑偏,打印出来的照片颜色也怪怪的。我就一点点地调试,改代码、调整硬件位置、校准打印机设置。这个过程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天,尤其是软件的各种小bug,真是磨人。
最终成果和感受
经过不懈的努力,这套自制的大头贴系统总算是能稳定运行了!虽然外观上跟我用纸板做的壳子显得有点“寒酸”,但功能上基本实现了我最初的设想。开机后自动运行拍照程序,界面上能看到摄像头实时画面,按一下大红按钮就开始倒计时拍照,拍完可以选几个简单的相框和贴图,一点打印,照片就从旁边的小打印机里慢慢出来了。
我试着拍了几张,看着打印出来的那种熟悉的大头贴效果,心里别提多美了!虽然比不上外面专业机器那么精致,素材也没那么丰富,但整个过程都是自己一步步摸索、实践出来的,那种成就感真是满满的。
家里的小朋友看到这个新奇玩意儿,玩得不亦乐乎,抢着要拍。周末有朋友来家里做客,也对这个“土炮”大头贴机赞不绝口,大家都拍了好几版,玩得很开心。
这回实践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,但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,也重温了当年拍大头贴的乐趣。感觉这回折腾,值了!以后有啥新想法,再来跟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