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这事儿还得从我那会儿天天在浏览器上干些重复的活儿说起。你想,每天都要去点那些个固定的按钮,填些差不多的表单,时间一长,谁受得了?纯粹是浪费生命。我就琢磨着,有没有啥工具能帮我自动点点点?
初识iMacros
后来在网上瞎逛,就瞅见了iMacros这个玩意儿。看介绍说是个浏览器插件,能录制你在网页上的操作,然后自动播放,听着就挺对路的。我当时用的是火狐浏览器,搜了一下,还真有对应的插件。赶紧装上试试。
装好之后,浏览器工具栏上多了个小图标。点开一看,界面还挺简洁的。左边是录制、播放、管理宏之类的按钮,右边是宏代码的编辑区。我寻思着,这玩意儿应该不难。
开始折腾:录制与播放
我先拿了个最简单的任务开刀:自动登录一个我常去的论坛。点了一下那个“录制”按钮,然后在论坛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、密码,再点击登录。操作完了,就点了“停止录制”。这时候,右边的编辑区就出现了一堆代码,虽然看不太懂,但大概能猜到是记录了我刚才的每一步操作。
然后我清了下浏览器缓存,退回到论坛首页,试着点了一下“播放宏”。嚯!那叫一个快!嗖嗖嗖,用户名密码自动填上了,登录按钮也点下去了,一下子就进到论坛里面了。当时感觉,这玩意儿可以!
遇到的小问题:
- 速度太快: 有时候录制的脚本跑起来太快,网页还没加载完,它下一步操作就执行了,结果就出错了。
- 元素定位不准: 网页稍微改点版,或者有些动态内容,之前录的脚本可能就找不到对应的按钮或输入框了。
摸索与调整:让它更好用
碰到了问题就得解决嘛我开始研究那些录下来的代码。发现里面有些命令,比如 `TAG POS=1 TYPE=INPUT:TEXT FORM=NAME:login ATTR=ID:username CONTENT=我的用户名` 这种,大概意思就是在哪个表单里,找到ID是啥的输入框,然后填入内容。
关键的发现:WAIT SECONDS
对于速度太快导致出错的问题,我发现iMacros有个特别好用的命令:`WAIT SECONDS`。比如 `WAIT SECONDS=2`,意思就是让脚本在这里暂停2秒。这就解决了网页加载慢跟不上操作节奏的问题。在一些关键步骤之后,比如点击按钮跳转页面后,加上适当的等待,成功率就高多了。
关于循环播放:
有时候一个任务得跑好几遍,甚至一直跑。我记得免费版那个循环次数好像有个上限,好像是100次。但后来不知道在哪儿看到个小技巧,说是把当前播放次数设置成一个很大的负数,比如 `-999999`,它就能一直跑下去了,也算是曲线救国了,挺有意思。
进阶一点点的尝试
后来用得稍微熟练点了,我还尝试了些别的:
- 提取数据: 不光是点击和输入,iMacros还能把网页上的文字给抓下来。比如我需要定期看某个产品的价格,就可以写个脚本自动打开页面,把价格信息抓取下来,然后保存到文本文档里。用的命令大概是 `TAG POS=1 TYPE=SPAN ATTR=CLASS:price EXTRACT=TXT` 这种,然后用 `SAVEAS TYPE=EXTRACT` 保存。
- 使用变量: 有时候输入的内容不是固定的,比如要从一个列表文件里挨个读取数据填到网页上。iMacros也支持变量,可以配合CSV文件来用。这个稍微复杂点,但搞明白了之后,自动化处理数据的能力就强多了。我记得当时是 `SET !DATASOURCE *` 然后 `SET !LOOP 1` `SET !DATASOURCE_LINE {{!LOOP}}` 这样去循环读取CSV的每一行。
我还试过用它来批量保存网页上的图片,或者定时检查某个网站有没有更新。只要是浏览器上能重复操作的,理论上它都能代劳。
我的实践总结
iMacros这个工具,对我来说还是挺实用的。尤其是处理那些简单、重复性高的浏览器操作,确实能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。它也不是万能的,遇到特别复杂的逻辑或者反爬机制很强的网站,它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。但对于我这种普通用户,做点日常的自动化小任务,是完全够用了。
最开始就是想偷个懒,结果捣鼓来捣鼓去,还真让我找到了个好帮手。从最开始的简单录制播放,到后来会用 `WAIT SECONDS` 控制节奏,再到尝试数据提取和变量,一步步下来,也算是把这个小工具玩得比较明白了。现在电脑里还存着好几个当时写的iim宏文件,偶尔还会拿出来跑一跑,挺方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