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跟大伙唠唠我这趟较真儿的经历,起因是半夜刷手机看到个帖子标题:《克劳匹舒斯在哪真实性揭秘?网友热议真相解析!》。这名字奇奇怪怪的,眼生得很,但评论区吵翻了天,有说神秘古国的,有说外星信号的,还有人信誓旦旦讲在老家县志里见过!我这心里那点探究欲,跟猫爪子挠似的,躺不住了,决定亲自摸摸底。
第一步:翻箱倒柜找源头
我是真想知道这词儿到底打哪冒出来的。摸黑爬起来开电脑,浏览器都开了仨。手指头在键盘上噼里啪一顿敲,搜“克劳匹舒斯”,结果?跳出来的全是论坛吵架帖,什么“内部人士透露”、“绝密档案流出”,看着跟真事儿似的,但愣是没一个正经出处!翻了几十页,眼都瞅花了,全是网友编故事,正儿八经的资料连影儿都没见着。气得我灌了一大口凉茶,心想:这网上吹得神乎其神的玩意儿,总不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?
第二步:骑着小电驴实地跑
帖子里不是有人说在本地古籍里见过么?行!咱就来个实地调查!第二天蹬着我的小电驴就往省图书馆去了。跟历史文献部的老熟人张老师打了声招呼,钻进积满灰的地方志书架堆里。一摞摞泛黄的县志、府志,沉得抱不动。我就一页一页翻,戴着白手套都蹭黑了指甲缝。从上午翻到下午闭馆铃响,别说“克劳匹舒斯”了,连个发音相近的地名都没找着!中午啃面包那会儿,张老师凑过来瞟了一眼我记的笔记,噗嗤乐了:“小刘,你这翻一天找啥金矿?这名儿听着就不像咱这块的土名儿。”心里那个凉哇哇的,网上的热乎劲儿瞬间下去一大半。
第三步:老城墙根儿撞大运
线索断了咋办?犟劲儿上来了!看到有网友提过本地一段快拆的老城墙,说是附近老人提过。我又颠颠儿跑过去了。那地儿偏的,杂草丛生,墙砖都快酥了。我拿着手机一路拍,连砖缝里的小草都不放过。绕着走第三圈时,脚下突然被个硬东西硌了,低头一拨拉,是半块埋在土里的破石板,看着像老碑,字都磨没了。不死心,蹲那儿用手一点一点抠上面的泥巴,抠到心凉半截——啥也没有。
正准备拍拍屁股走人,手一滑,手机“哐当”砸那石板上。捡起来一看屏没事,低头却瞟见石板旁边草稞子里闪了一下。扒拉开一瞧,是个生锈的小铁片,上面歪歪扭扭刻着几行洋文!赶紧拍照翻译,英文写的是:“仅供克劳匹舒斯项目测试用,批次 02,1914”。这破铜烂铁,竟然是民国早期的玩意儿?看着像什么机器上的铭牌。
这就对上了!网上有人说工业材料公司。第四步:拧螺丝遇上老把式
按铁片上的厂名一查,好家伙,解放前还真有个叫“国昌实业”的小厂子,就在老城工业区那片。我找过去,老厂区早拆光了,现在盖了新楼盘。门卫大爷看我贼头贼脑在围墙根转悠,过来盘问。我赶紧掏出手机给他看那块铁片照片,编了个“帮爷爷找老物件”的理由(心里直念老人家莫怪)。大爷眯着眼瞅了会儿,一拍大腿:“咳!这不就是‘克劳氏铁皮’嘛那厂子老早关张!我爹以前在那儿打过零工!做的都是些烂铁皮水桶、煤炉子啥的,‘克劳匹舒斯’?厂里洋师傅传下来的名儿,瞎叫唤呗,跟村口二狗子叫‘狗蛋’一个意思,图个洋气好卖!后来厂子黄了,不知道哪个不省心的把这老名字又给刨出来折腾喽!”
真相大白:洋铁皮厂引发的大乌龙
- “克劳匹舒斯”根本不是啥古国、外星科技,就是一个百年前生产铁皮桶的小厂子的洋招牌名儿!
- 网上吵翻天的“历史疑云”,纯属有人挖出半截老名字添油加醋编故事!
- 那块小铁片是厂里设备的编号,现在躺在我家窗台上当个铁证。
折腾好几天,水落石出。回头再翻那些吵得沸沸扬扬的帖子,心里就俩字儿:离谱!一件旧厂子的烂事儿,硬是被包装得这么神秘兮兮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回刨根问底虽然有点傻劲儿,但破案那一刻是真爽!奉劝各位吃瓜也得带点谱,省得白费功夫还被当枪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