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游戏玩法 正文

采用口语化疑问+解决方案的双标题结构

我那个破标题到底差在哪儿

上周写完厨房改造教程,吭哧吭哧折腾俩小时起了个标题:《现代化厨房布局优化指南与空间利用率提升技巧》。发出去三天,阅读量惨得跟没放盐的汤似的,评论区比我家新装的消毒柜还干净。我盯着后台那两条阅读量(其中一条还是我自己点的),直接傻眼。

翻遍全网找救命稻草

干脆把手机往沙发缝里一塞,瘫着刷了整晚热门文章。手指头划拉到半夜,忽然发现奶茶测评博主那篇《奶茶全糖齁到发晕?三招教你调出黄金甜度!》爆了五万点赞。我噌地从沙发里弹起来,揪着头发反反复复看那个标题——前半截吐槽像朋友聊天,后半截解决方案直接戳中痛点。这不就是双标题嘛

采用口语化疑问+解决方案的双标题结构

第二天大早摸出皱巴巴的笔记本,把热门文章标题全抄下来拆解:

  • 提问式:“洗碗机洗不干净碗?”
  • 方案式:“摆错碗架白洗了!”
  • 叠加式:“灶台油污黏哒哒?三块钱白醋教你擦出新宇宙!”

硬着头皮开练

翻出压在收藏夹吃灰的早餐机评测稿,撕掉原来那个《多功能早餐机制作效率分析报告》。抓耳挠腮半小时,憋出个新标题:《三明治总烤成碳?换个位置少糊半小时!》。发完坐立难安,隔五分钟就刷新后台。结果午饭前一看:阅读量比上周涨了十倍,还有七个老铁在评论区晒糊掉的早餐照片。

采用口语化疑问+解决方案的双标题结构

尝到甜头就来劲了。下午把旧文《冰箱收纳五层分区法》改成:《冷藏室结冰耗电快?两块毛巾省下半个西瓜钱!》,特意把“省电”换算成西瓜钱。这回更离谱——分享量暴增二十倍,后台蹦出十几条私信问毛巾具体塞哪个位置。

差点翻车的糗事

昨晚上头了,把两招揉一起试了把大的:《厨房小白看过来!三步拯救黏锅底煎蛋》。结果凌晨两点收到读者私信:“你这方案在第四段,标题咋就三步?” 吓得我连滚带爬修改成《煎蛋总黏锅?锅烧太热反成祸!》,还特意在开头用红字标“关键就一步”。今早看见新留言才喘过气:“早说,害我数了三遍步骤!”

采用口语化疑问+解决方案的双标题结构

翻着今天新写的晾衣杆安装教程,我咬着笔杆笑出声。这回起名压根没纠结:《升降衣架卡在半空?拧颗螺丝多活五年!》——这标题自己念着都顺口得像唠家常。

折腾这半个月算是明白了:工具再花哨不如真心实意帮人解决问题。现在写标题前都先对着镜子吼一嗓子:“这玩意儿要是发给亲妈看,她老人家能秒懂不?”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