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刷到优衣库那姑娘的新闻,心里咯噔一下。好好的姑娘,站在商场楼顶边缘的视频传得到处都是,评论里说什么的都有。这事儿闹得我午饭都吃不踏实,总琢磨着:万一当时路过的人懂点应对法子,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了?
揪着心去找专家
想到就得去做。下午直接开车去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,找里面一位姓张的老哥聊过好几次,专门搞自杀预防培训的。跟门卫打了招呼直奔他办公室,他正对着一堆资料皱眉头。我一股脑把新闻推给他看:“张哥,这种当口儿,普通人站边上能干总不能干瞪眼?”
老张放下茶杯,叹了口气:“这事儿,就怕处理反了。”他掏出个磨旧的笔记本,翻到几页划满红杠的地方给我看。第一条,千万不能刺激! “你看网上那些喊‘跳’的、拍视频起哄的,全是催命符!”他手指头戳着本子,“你得让气氛沉下来,别扎堆围观,人一多压力更大。”
- 1. 别靠近也别瞎劝。 站远点儿,扯嗓子喊“生活多美好”这种片汤话屁用没有,反而让人烦。留出安全距离才是尊重。
- 2. 信号掐断不能拖。 立刻叫商场保安清场,特别要把那些举手机拍的轰走,张哥说这步最关键,“镜头比刀子还伤人”。
- 3. 递根烟都比讲道理强。 他教我个土办法:如果现场有胆子大又冷静的人,试试隔着几米喊一句“兄弟/妹子,抽根烟不?”,有时候这招能让人僵住的脑子缓一缓。
模拟实操差点翻车
我这榆木脑袋光听理论记不住。干脆拉着张哥去休息室演了一把:他扮当事人,我演路人。第一遍我傻乎乎喊:“你别冲动!爸妈多伤心!”张哥立马喊停:“这句就是雷!现在提亲人等于捅刀子懂不懂?”第二遍我憋半天,试着低声问:“那…你想聊聊不?”张哥才点头:“语气对了!得让她感觉主动权在她手里。”
还有个血泪教训我差点忘了记:别逞英雄。 张哥反复强调,没受过训练的人千万别冒险上前拉扯,“去年外地就有个热心大叔去拽人,结果俩人一起摔下去的!”赶紧打110、119,说清楚楼层位置,专业的来了赶紧撤到安全区。
揣着明白回家了
回程路上我琢磨这事。真正的预防不在楼顶在平时。 但凡平时有人注意到这姑娘不对劲,买杯奶茶坐下听她说十分钟,悲剧可能就拦住了。到家立刻把张哥总结的要点存进手机备忘录——下次碰见不对劲的路人,至少知道该躲远点打哪个电话,别当那根压倒骆驼的稻草。
(根据职业伦理规范,文中专家身份及机构信息已做模糊处理,关键措施经过多地危机干预中心通用流程验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