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个大早去苏州
今天背着包就奔苏州了,目标贼明确:搞清楚《牡丹亭》和《江南百景图》游戏里那个亭子到底啥关系。我寻思不就是个亭子嘛结果到拙政园门口傻眼了——人山人海排长队,挤得跟早高峰地铁似的。我心说完了,这不得耗到下午?赶紧掏手机刷预约,愣是刷到个别人退的下午票。得,先钻旁边小巷子吃碗焖肉面去,浇头贼香,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。
亭子里乱晃找线索
下午顶着大太阳进园子,按着地图乱晃半天,在个水塘边上瞅见那亭子。远看挺精致,走近一看,木头都磨得发亮了。我扒着栏杆往里瞅,亭顶的木雕花纹都糊了,压根看不清是啥图案。正愁,旁边扫地的阿姨操着苏州话插嘴:年轻人,看啥这么仔细?阿姨手指头往梁上一戳:喏,那雕的不是杜丽娘和柳梦梅嘛眯着眼睛死命瞧,还真有点人形影子,都快给风雨啃没了。
- 戏台子现原形:绕到亭子背面,发现块锈得快散架的铁牌,说这儿以前真是唱戏的台子,本地人搬着小板凳就在水边听《牡丹亭》。
- 石头缝里抠故事:亭柱底下压着几块破石头,刻的字都缺胳膊少腿。蹲地上研究了半天,连蒙带猜认出来“情不知所起”四个字,这不是汤显祖的词儿嘛
翻老黄历扒真相
晚上回客栈浑身酸痛,瘫床上开始扒手机查资料。不查不知道,原来《江南百景图》那帮做游戏的鸡贼得很!他们压根没按真实亭子画,直接拿游戏里的“牡丹亭”当个壳,往里硬塞了一堆神话故事和牡丹仙子之类的玩意儿。我就纳闷了:那游戏里花里胡哨的仙女雕像?现实亭子里压根连根仙女毛都没有!翻苏州地方志电子版翻到后半夜,总算扒拉出条关键:清朝那会儿这亭子确实叫过“牡丹亭”,因为旁边种过一片牡丹花,后来打仗全烧没了,名字倒是一直瞎叫着。
明白过来拍大腿
合着游戏就是借了个亭子的名头,胡编乱造堆噱头吸引人。真正的文化根子,全藏在那齁老的木雕和破石头缝里!游客们咔咔拍完照就走人,谁管你杜丽娘是谁?连汤显祖这名字都少见人提。我坐在狮子林茶馆嘬着碧螺春,心里直叹气:老祖宗的好东西,还没个手游活得热闹!回家路上咬牙买了个景泰蓝牡丹书签——至少比游戏里飘着的牡丹仙子实在点。
景点自个儿文化讲不清不楚,游戏公司趁机一通乱炖瞎编。我这趟算是整明白了,文化传承这活儿,光靠个亭子顶不住,更别说指望手游公司了。下次得带个放大镜去看木雕,指不定还能扣点故事渣子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