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怎么开始关注鱼的区别的
这事儿说来话长。上个月我回了趟老家,在河边钓鱼,钓上来一条鲤鱼,结果把它扔进水桶里没注意,下午再一看,鱼就翻了白肚皮。我当时就纳闷了,为啥这河里活蹦乱跳的鱼,一换个环境就挂了?后来聊天,朋友提了句海里的鱼更耐折腾,我才突然意识到,海鱼和淡水鱼可能真不一样。于是我就想自己搞个简单对比,搞明白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。
第一步:准备材料
我先跑去菜市场买了点材料。海边的摊贩那里,搞了条带鱼,说这是典型的海水鱼;再到淡水摊位,捡了条鲫鱼,算是常见的河鱼代表。还顺带抓了几条小鱼苗,准备回去观察。为了看环境变化的影响,我在家找了个大水箱,分两半:一边倒了点海盐调成咸水,一边用自来水当淡水。整个过程花了我半天时间,累得够呛,但还算顺利。
详细观察过程
我把带鱼和鲫鱼都放进水箱里,隔开半边。自己搬把椅子坐着看,从鱼的外形到行为都盯了一遍。刚开始,鲫鱼在淡水里游得欢快,但一换到咸水那半边,不到两小时,就开始翻腾,慢慢沉底不动了。海鱼,在淡水里也显出问题,鱼鳃那儿有点胀,喘气也急。我又试了几次小鱼苗:
- 淡水鱼苗放到咸水箱,不到十分钟就飘浮起来,明显不适应。
- 海水鱼苗进淡水箱,也是很快就蔫了。
这还不算完,我又拿了些水草和食物丢进去,发现鲫鱼在淡水里吃得猛,可到咸水区压根没胃口;带鱼在咸水里活跃,食物一扫光,到了淡水那边,就病怏怏的。观察了两天,记了不少笔记,真没想到区别会这么大。
总结特性对比
根据这几天捣鼓的结果,简单总结几条关键点,确实一目了然:
- 海鱼天生适应咸水,要是放到淡水湖里,身体会进水太多,就跟气球吹爆一样容易出事儿。
- 淡水鱼反过来说,放海水里,身体水分被吸干,没多久就翻白眼了。
- 鱼皮和鱼鳃的感觉也不一样,海鱼的摸起来硬实点,淡水鱼的软和一些,这可能跟水分交换有关系。
整个过程虽然糙得很,但挺开眼界的。说白了,海鱼和淡水鱼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,换环境就活不下去,就像我把老家的河水鱼硬往海水里塞,白白浪费了时间。以后去钓鱼买菜,可得留意点水质。这事儿教我一个道理:别瞎折腾自然规律,否则到头来费力不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