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早上,阳光刺眼得很,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坐到电脑前刷朋友圈,看到一堆人聊上海生煎馒头是啥玩意儿。我这人从小就是个吃货博主,爱瞎折腾,一看到有人说“生煎馒头到底有没有馅”,立马就来劲儿了。心想,这不就是个吃货必知的事儿吗?得亲自搞个实践记录去。
出发去尝鲜
我二话不说就订了高铁票奔上海。地铁挤得人想吐,但想着生煎那股香味儿,硬是撑到了老城区那条著名小吃街。一眼瞅见家叫“阿六生煎”的小铺子,队排得老长,人声鼎沸。我挤进去点了份招牌生煎,服务员大妈直咧嘴笑:“小伙子,第一次来?咱家都是现包现煎的,馅料实诚着。”
端上桌一看,馒头金黄酥脆,一股热气往上冒。我拿筷子戳开个口子,汁水直往外飙。尝了一口,里头全是猪肉馅,混着姜葱末,香得我差点噎着。边吃边和老板搭话,老板是个上海爷叔,拍着胸脯说:“咱祖传手艺,没馅的哪敢叫生煎?” 我心想这还不算完,得再跑几家试试。
瞎吃瞎记录
拐过街角,又去了家网红店“老张生煎”。菜单看得我眼花缭乱,除了传统猪肉馅,还标着虾仁馅、蟹黄馅,还有啥蔬菜馅的。我点了个拼盘,坐下慢慢吃。一咬虾仁馅的,里头真埋着整只大虾,Q弹得很;蟹黄馅的就更绝了,咬破皮儿,黄澄澄的汁水往外淌,配着醋蘸一蘸,甜中带咸,跟猪肉馅完全两码事儿。老板在旁边叨叨:“现在年轻人挑食,咱们也搞创新,馅料五花八门。”我掏出手机啪啪记下笔记,顺手拍了张图,准备回去整理。
下午又溜达到一个小巷口,看到家不起眼的摊子,写着“纯素生煎”。好奇心驱使我去试了试,结果一咬,馅料居然是荠菜豆腐,滑溜溜的,没啥肉味但挺清爽。老板是外地小伙,搓着手说:“上海人多会吃,素馅的也有人爱,生意还不错。”这趟实践下来,我感觉生煎馒头这玩意儿,核心就是要有馅,没馅的就成普通馒头了,根本不叫生煎。
盘点馅料干货
折腾一整天,晚上回酒店整理笔记。打开电脑,我把尝过的生煎馅料分门别类,全给盘点了出来:
- 猪肉馅:最常见的那款,纯瘦肉加肥油,一咬就爆汁,老上海的最爱。
- 虾仁馅:里头塞整只虾,皮脆馅鲜,年轻人爱点。
- 蟹黄馅:金黄金黄的,一咬就流油,味儿特浓,适合重口味吃货。
- 蔬菜馅:像荠菜豆腐之类的,素素的没啥油,健康党首选。
翻着笔记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啃白馒头的事儿。那时候穷,馒头没馅就干巴巴的,跟嚼棉花似的,害得我见着带馅的东西就眼馋。这回实践搞完,我才明白上海生煎的魅力全在馅料上。冲个澡倒头就睡,梦里全是生煎爆汁的场景。这趟吃货之旅,值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