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上周二说起,修车师傅老王火急火燎给我甩了个.wav录音文件,说厂里设备只认.mp3格式。我那会儿正泡着枸杞养生茶,一瞅这情况,赶紧把保温杯往桌上一搁,键盘直接敲得冒火星子。
第一步:翻箱倒柜找工具
电脑里几个视频剪辑软件都自带转换功能,结果要么只能转视频里的音轨,要么卡在付费墙前面跳“开会员”提示。想起去年存在云盘里的万能转换器安装包,立马双击开装。安装界面就一个大大的“下一步”按钮怼在正中央,跟路边早点摊儿似的简单粗暴,连安装路径都没问,直接哗塞进C盘。不到十秒桌面就蹦出来个红底音符图标,跟过年贴的窗花似的。
第二步:把文件怼进去调参数
点开那红音符,整个界面就三大块:左边是大白框写“拖文件进来”,右边仨齿轮图标代表输出设置。鼠标揪住老王发来的.wav文件直接往白框里一掼,好家伙,文件名带着土味儿后缀“厂区轴承异响_*”横在列表里。接着在右边点开“输出格式”下拉框,密密麻麻格式看得人眼晕,从.mp3、.flac到.ogg全齐活。在列表里扒拉半天找到“MP3(通用设备兼容)”,隔壁还有个齿轮按钮点开后能调音质,默认192kbps直接用了——毕竟老王那车间设备喇叭跟拖拉机声儿差不多。
第三步:按开关等出锅
界面最底下就俩按钮:绿油油的“全部转换”配着灰突突的“取消”。鼠标挪到绿色按钮上,突然发现左下角弹出一行小字“输出至:C:\Converted Audio”,赶紧点开旁边的文件夹图标,新建了个“老王修车场专用”文件夹。一切就绪后猛戳绿色按钮,屏幕中央唰地弹出一个进度条窗口,蓝条跑得飞快,底下文字显示“正在压制MP3:192kbps”。刚端起保温杯嘬了口茶,咔哒一声弹窗变绿:“转换成功!用时00:00:18”,快得我枸杞都没嚼完。
打开那个“老王修车场专用”文件夹,原汁原味的土味儿文件名后缀已经变成.mp3。插上U盘拖进去给老王送过去,老师傅往破音箱里一插,机器轰鸣声伴着老王的河南腔立马响彻车间。我坐旁边小板凳上嗑瓜子,看他捣鼓设备时突然想起去年自驾游拍的.mov视频——手机播着卡顿,行车记录仪又不认。当时折腾仨软件才转成MP4,要是早用这工具,省下来的时间都够我多啃两斤酱骨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