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买菜瞅见小玉米笋,琢磨半天:这不就是玉米小时候被薅来卖嘛结果人家卖菜大妈斜我一眼,我脸蹭的就红了,赶紧回家查资料做实验。
一、书本调查跑断腿
我直接抱着电脑怼了三个通宵,发现玉米笋这玩意儿分两种:一种是专门培育的笋用玉米,比甜玉米矮一半,杆子细得跟筷子似的;另一种就是咱普通玉米地里薅的「失败品」——人家种甜玉米的农户,为了让棒子长更大,得狠心把多余的小玉米掰下来扔沟里,菜贩子捡去卖。
关键发现:玉米笋和咱啃的大玉米,就是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!二、亲自种了四茬玉米
为这事儿我可下了血本。阳台泡沫箱堆了二十多个,甜玉米种子撒了三波。头回下手太早,玉米须还没冒头就给薅了,剥开就一丁点小芯儿;第二茬憋到玉米须刚露红丝,剥开就有拇指粗的嫩笋,虫子倒比我还急,两天啃秃了五棵苗!第三次学精了,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,等须子从绿转棕才摘,这回掰开颗粒饱满得很。
- 时间点1:玉米须露头就揪?太嫩!只能凉拌当草吃
- 时间点2:须子带点焦糖色再摘,涮火锅脆得嘎吱响
- 血泪教训:虫子专挑夜里偷吃,罩网要趁早!
三、菜市场实战验真伪
扛着相机跑菜摊蹲点三天。菜贩子削玉米笋那叫利索——剥开绿皮先削掉顶花,再咔咔两刀切段。有回撞见大妈筐里有带黑须的,我刚想拍就被她抓现行:“小年轻懂黑须才够老够甜!”当场掰半根让我生嚼,嚯!那股子清甜汁水真比水果玉米带劲!
最终结论:玉米笋真是大玉米的亲崽子,但菜场卖的多数是农户疏果淘汰的次品,要是买到专门培育的细杆品种,带回家炒肉片绝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