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翻日历发现过几天就春节了,突然想起王安石的"总把新桃换旧符"这句诗。琢磨着"旧符"我懂,就是贴门上的旧春联,可"新桃"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难道是新鲜桃子?总不能每年在门上挂俩桃?越想越不对头,今天非得整明白不可。
掏出手机瞎搜阶段
先打开搜索软件啪啪一顿乱敲:"新桃换旧符是啥意思"。结果跳出来一堆什么"古时桃符的雅称"、"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"这类的车轱辘话。挠着头刷新了好几页,总算看到条有用的——唐朝《艺文类聚》记载桃符是"长六寸,方三寸"的木板!我当场拍大腿:原来不是真桃子!
刨根问底查老黄历
这下可来劲儿了,连泡面都忘煮,直接钻进故纸堆里扒拉:
- 翻《山海经》插图发现神荼郁垒俩门神,东汉人就把他俩画桃木板上挂门口
- 查到五代后蜀皇帝在桃板写吉祥话,这差不多算最早春联
- 重点来了!看到宋代《梦粱录》写"薄板门神"慢慢被"彩纸门神"替代——这不就是木头换纸的革命嘛
破案关键在现场
突然想起去年在山西古建考察时,看过明代老宅子门框上留着插木板的凹槽。当时导游说这种结构专门用来卡桃符的。再对比现在老家大门用胶带贴的纸春联,彻底打通任督二脉:
后来纸张普及了,人们还用"桃符"这词称呼纸春联,就像现在还把数码相机叫"拍照"一样,新桃换旧符本质上就是年年换春联!
验证环节
特意跑去小区贴春联的大爷那儿打听:"您知道桃符是啥不?"大爷头都不抬:"不就是春联嘛前些年还见人用桃木板刻字当春联,这两年都改烫金红纸喽!"好家伙,完美印证!
所以归根结底,"新桃"真不是水果摊卖的水蜜桃,就是古代人挂在门上的辟邪神器。整明白这点,年夜饭啃着鸡腿看家家户户贴春联时,感觉突然通透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