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一早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突然想起昨晚上刷短视频时看到的“煮海歌”这三个字,脑子里就冒出个问号:这玩意儿到底在说谁的事?现代还有这种人吗?我立马爬起来,打开手机搜了搜,结果一堆解释都太高深,跟天书似的,全是文言文。我就烦了,这不行,我得自己搞懂。
琢磨主题的起点
我抄起桌上的笔记本,坐下来开始瞎划拉。先回忆那首诗——是苏轼写的,讲海边煮盐的苦差事。歌词里全是“熬盐人”、“泪满面”这些字眼,听着就像在哭穷。我想,这不就跟我老家那帮采石场的叔叔们一个德行吗?天天干体力活,挣得少活多,老板还总欠工资。这下子,我就来了劲,决定好好扒一扒,看它到底映射了谁的真实困境。
动手开干的过程
第一步,我得把原诗挖出来仔细读。翻开书柜里的旧诗集,哗翻到苏轼那页,抄下整段词儿,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。看着“盐户泣血”这样的句子,我突然联想到去年回村里时,听到隔壁王大爷的故事——他年轻时就跑广东打工,天天扛大包,手都磨烂了,工资还不够药费。这感觉太像了!我就上微信问了几个搞历史的哥们,一问三不知,还笑话我闲得蛋疼。
- 翻资料:花了大半天时间,翻箱倒柜找文献,结果就找到几篇破论文,全是套话,没点实际东西。
- 做笔记:在纸上划拉重点,写下“底层劳动人民”、“社会不公”这些关键词,边写边摇头。
- 反思现实:上网翻了翻新闻,看到一堆农民工讨薪的视频,心直往下沉——这不就完美对号入座吗?现代版的煮海人。
越整越起劲,我干脆跑到楼下的咖啡馆,点杯美式蹲着写分析稿。服务员小哥笑我神经兮兮,我还跟他扯了会儿,他说老家也有人干建筑,半年拿不到钱。这经历直接帮我敲定了思路:煮海歌哪是说古人,分明是唱给所有被压榨的穷苦人听的。
最终搞定解读
坐那儿喝了三杯咖啡,脑洞大开,把所有笔记整理一遍。我写出这诗就是个放大镜,照出了那些卖力干活、报酬却少得可怜的家伙们。比如今天的农民工、小摊贩、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,全特么一个命——老板甩锅,社会忽视,天天熬日子。我边写边气呼呼的,这不就跟老家的王大爷一个模子嘛搞完稿子,我顺手发朋友圈,没想到一群朋友炸锅了,有的感同身受,有的说太悲观。但我觉得值了,至少戳穿了那些高大上的鬼话。
这回实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古人的眼泪从没干过,咱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自己挣出来。下回我再碰到这种诗,直接开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