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我看一部讲清朝的电视剧,突然听到有人喊"孔方兄",心里就嘀咕这是啥玩意儿?因为我打小就喜欢研究这些老古玩意,觉得特别有意思。这事儿一冒出来,我就有点坐不住了,得整明白才行。
我的好奇心怎么来的
那天躺在床上刷剧,剧情发展到主角缺钱,配角来了句:"快去请孔方兄帮忙!"我立马一愣,这孔方兄是个人名还是以前上学时学过点历史,但早忘光了。脑子里乱糟糟的,干脆爬起来开电脑搜搜看。
我上网一查,输入"孔方兄什么意思",结果出来一堆广告和杂七杂八的解释,有的说是古币,有的扯到神仙传说。我越看越晕乎,心说这靠谱吗?干脆换招,不靠网友了,直接去图书馆借几本旧书翻翻。
找老书可费劲了,图书馆那老大爷还问:"你个小年轻,怎么研究这个?"我笑笑说:"图个乐呗!"他就帮我翻出来几本讲古代货币的书,沉甸甸的,背回家累得我直喘气。
一步步挖真相的经过
书一到手,我就连夜点灯开看。先翻目录,看到"钱币代称"那章,立马就兴奋了。读着读着,发现上面写着:孔方兄就是铜钱的绰号,古时候的人就这么叫。可为啥要叫这个名字?我又仔细琢磨书里的插画,那些铜钱圆圆的,中间有个方孔。
这还没完,第二天我在微信群里问了个历史爱好者朋友,他发语音哈哈笑:"兄弟,你才搞这个?孔方兄的'孔'指钱币中间那个孔,'方'是方孔的形状,'兄'就跟叫哥们儿一样,显得钱亲近人,带点调侃意思。"我一听就乐了,原来是这回事!
但得验证下,我翻箱倒柜找出本旧字典查了查,上面印着:"孔方兄:古代钱币之戏称,尤指铜钱。"这下子我踏实了,没白折腾。整个过程像挖宝一样,从迷糊到豁然开朗,爽得不行。
想起来还挺逗,刚开始搞这破事时,老婆还吐槽:"你这大老爷们,整天搞这些没用的,钱币有啥好研究的?"我就回她:"了解过去才懂现在嘛"结果她白眼一翻:"就你能!"
写成文章的实战
真相大白后,我就决定写成一篇分享贴。先打开笔记本,把笔记整理出来:
- 孔方兄是古代铜钱的代名词
- 这名字源于钱币形状,中间方孔加圆外形
- "兄"字表示一种幽默的亲昵称呼
我一边敲键盘一边吐槽自己:研究时像个侦探,写文时像个码字工。花了一整天打磨语言,加点小趣事,比如群里那哥们的神回复。写完通读一遍,感觉挺接地气,分享到博客上。
结果真有意思,网友留言说:"兄弟你这么分享,我这懒人也学到东西了!"我心说值了,这种实践过程虽简单,但亲自过手才记得住。下次再遇到啥新词,我还接着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