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聊聊破坏这个话题,毕竟我自己就吃过好几次亏。一开始是在工作上,那会儿我在一家小公司干运营,整天盯着数据报表,突然发现网站流量唰唰往下降。我就纳闷了,这不正常,赶紧去翻后台,结果一看全是机器人搞的垃圾评论,整个评论区乱成一锅粥。我当场就火了,骂咧咧跑去问技术团队:“咋回事?咋没人管?”他们却两手一摊:“就是那种常见搞破坏的呗,我们也没辙。”这下我就较上劲了,非得弄清楚破坏到底是啥玩意儿。
于是我开始自己动手研究。第一步是找案例,我把前几个月的异常数据全扒拉出来,一条条过筛子。好家伙,还真不止评论刷屏这一种。比如有用户恶意举报竞争对手的帖子,直接把人家的内容给下架了,这就挺狠的;还有那种假装测试系统的家伙,点几下按钮就把数据库搞崩了。我用个小本子记下来,然后挨个对比着看哪些是反复出现的。这活儿干得我头疼,连着熬了好几个夜,连咖啡都喝光了。
常见的破坏类型得警惕
折腾了小半个月,总算整理出几种特常见的破坏手段。老实说,这些坑我以前都没想过,搞明白后真吓一跳:
- 偷偷摸摸删数据:比如有人混进系统后台,一不留神就把重要文件清空了。我去年就遇到过,项目进度表没了,追都追不回来。
- 故意制造混乱:就像开头说的机器人刷屏,或者大量发垃圾链接,搞得平台乌烟瘴气,用户都跑光了。
- 伪装合法操作玩花样:有人假装测试软件,点一堆功能按钮,结果把系统搞死机了。技术员还以为是正常故障。
后来我还拉上几个同事一起验证。我们找了个周末搞小实验,模拟这些破坏类型。结果发现删数据那一招最狠,影响最大;制造混乱倒是容易预防,但架不住天天有人搞。有回测试时,差点把服务器烧了,给我吓出一身冷汗,赶紧把电源拔了完事儿。
搞清楚了,我就开始防一手。先跟老板汇报,说服他们加了个简单规则:重要数据必须备份两份,谁敢乱删直接封号。结果今年真挡掉好几波攻击。折腾这么一圈,我现在看啥都觉得是潜在破坏,连儿子玩我手机都盯紧了,生怕他手滑点错地方。生活里到处是坑,多长个心眼总没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