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晚上,我跟几个老铁闲聊,聊到现在的婚礼都爱选啥时候办,我就突然好奇古人的婚礼时间。说真的,我这人就是好奇心重,一想起来就非得搞明白不可。于是我二话不说就动手了。
开始查资料前的折腾
我先翻箱倒柜找出几本旧书,有些是爷爷留给我的古籍,全是繁体字看得我眼花缭乱。不过为了实践,我还是硬着头皮一本本翻。开头几天,我啥也没找着,就是瞎忙活,夜里熬到眼睛发酸也白搭。没辙,我就跑到图书馆蹲了几天,跟那儿的管理员吹牛皮套近乎,终于弄到一些民间习俗的手稿资料。整个过程就像大海捞针,得亲自上手摸爬滚打才行。
深入研究古人的婚礼时段
我细读那些资料,发现古人婚礼的时段可真讲究,根本不是随便选的。大多数都定在黄昏那会儿,太阳快下山了,天还没全黑透的时候。这让我挺纳闷的,为啥非挑这个时候?难道图个浪漫?结果一挖掘,还真有3个大原因,个个都挺有意思的。
- 第一个原因是跟阴阳挂钩的。古人讲究啥阴阳平衡,黄昏正好是白天转黑夜的档口,算阴和阳交错的点儿。选这时段办婚礼,象征着新夫妻的结合跟天地节奏搭上边儿,能图个吉利顺遂。要不然,他们觉得早结婚晚点儿都可能出事。
- 第二个原因就是避邪躲灾了。研究过程中,我看到不少记载说白天正午阳气太猛,晚上黑天麻乌的阴气重,都可能招不干净东西。黄昏,就恰恰避开了这些时辰,能压住邪气,让婚礼顺溜办下来。我记得翻到的那些老本子上,还写了好多避凶趋吉的例子。
- 第三个原因特实在,就是方便日常干活。古人白天都得下地种田忙活生计,抽不出空儿来。黄昏刚好收工回家,一家人聚在一块儿,热热闹闹办婚礼,还省得耽误农事。这玩意儿我在村里听老人唠嗑时也反复印证过,简单直接。
为了验证这些,我还特意找了几个懂行的老乡亲聊聊。跟他们一扯淡,就发现这些时段选择不是瞎吹,背后就是生活智慧和习俗代代传下来的。
实践结束的小感悟
我把所有资料整理了一遍,拍拍脑门总结下。搞懂这个后,感觉古人真会动脑筋,每个决定都藏着弯弯绕绕的道理。现在我跟朋友再聊婚礼时间,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了。实践这一趟虽累人,但收获满满,下回要再有这种好奇事儿,我肯定还继续折腾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