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可真有意思!昨天在家翻抽屉找发票,笔筒里滚出一支旧圆珠笔,写着写着就卡墨。我一使劲儿,“咔哒”一声,笔头金属壳被我掰断了。好么,这下彻底报销了,不过倒让我看清了笔尖那颗小钢珠。
折腾半宿的拆解现场
我捏着笔尖那点小零件,对着台灯翻来覆去地看。小钢珠卡在铜碗中间,用针尖捅半天才掉出来,滚到桌上差点找不着。
- 找参照物:翻箱倒柜扒拉出缝纫机针、自行车滚珠轴承,结果发现缝纫针尖太细会戳破纸,轴承珠子又太大。
- 泡墨水实验:把钢珠按进蘸水棉线里,墨汁顺着线往上爬得贼快,但一松手珠子就带出一滩墨。
- 磨废两把锉刀:突发奇想改造珠子形状,结果钢珠滑溜溜根本咬不住,锉刀倒豁了口。
忙活到后半夜,满手墨水洗不掉,钢珠还弹飞了三颗——那颗在冰箱底下找到了。
蹲图书馆翻旧报纸
第二天直奔图书馆旧报刊区,灰吃了半斤多。上世纪50年代《轻工业通讯》有行小字:“参考BB弹气枪原理”。我当时就乐了!小时候玩气枪打鸟,BB弹滚进泥坑照样顺溜飞出去,敢情是这思路?
接着在1972年专利登记册里挖到宝:“球座墨穴间隙≈0.02mm”!这尺寸比头发丝细五倍,怪不得我拿镊子对不准。后面还跟着段手写批注:“雨天检修铅字印刷机,油墨滴在轴承滚珠未渗透”,落款是个工程师签名。
现实给了我一大耳刮子
回家立马翻出儿子玩剩下的BB弹。结果?
- 塑料珠吸墨涨成葡萄干
- 玻璃珠按进铜管瞬间开裂
- 偷了媳妇缝纽扣的合金珠,用锤子砸半天才嵌进铜碗
墨水倒是能流出来了,可写两笔就漏一滩,作业本直接变泼墨山水画。儿子放学回来看见,拍桌狂笑:“爸你这笔是尿裤子了!”
专家聊天意外破案
正郁闷着,刷朋友圈看见文具厂退休的刘工在线答疑。逮住他问:“钢珠转动带墨水,到底怎么控制流量?”老头回了个捂嘴笑的表情:“你们这些小年轻!试试用油不?”
醍醐灌顶!翻出炒菜的色拉油滴在钢珠上,墨水突然变乖了,顺着钢珠边儿均匀渗出。再写两行——嚯!顺滑得能跳冰上芭蕾!原理后来才明白:油比水黏糊,把钢珠和铜碗间隙堵得严严实实,只留条极细的墨路。
折腾三天最大收获:兜里那支三块钱的圆珠笔真是人类智慧结晶!现在看见文具店货架上密密麻麻的笔杆子,总觉得每支都在冲我嘚瑟:“没想到?俺的灵感来自打鸟的破铁珠!”
(小声说:那把被钢珠卡死的菜刀...现在还泡在煤油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