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突然想起灯影牛肉这特产,老早就听过四川那边儿的味儿绝了,馋得不行。我琢磨着,不就是个牛肉干嘛能有多难?决定自个儿试试看,弄个明白这个省的味道咋就这么让人忘不了。
先查资料探探底
早上起床就开干,我掏出手机一通猛搜。输入“灯影牛肉秘方”,结果乱七八糟一堆网页蹦出来,看半天才整明白:这玩意儿是四川老火锅边儿上的特产,牛肉切得薄如纸片,薄得能透光,就像灯影似的。难点就在那个切肉功夫和腌制配方。我心里嘀咕:敢情不是随便搞搞就成。网上有人说用牛后腿肉最腌料得花椒打底,还得加糖提鲜。我把这些乱七八糟的点子记小本儿上,准备全试一遍。
动手买菜做准备
下午直奔菜市场,乱哄哄的人堆里挤半天。先找到肉摊子,挑了块儿新鲜牛后腿肉,老板还忽悠我说这块筋少好切,砍价砍到二十多块一斤。接着翻其他摊,杂七杂八买齐东西:
- 花椒半斤:麻味的主打
- 姜蒜大把:去腥必须
- 白糖料酒:网上神叨的秘方
- 保鲜袋啥的:腌制时候防串味
拎回家已经四点多,全身汗湿了,心说这破事儿真折腾。
实操环节切和腌
晚饭后歇够了,开干真活儿。第一步切牛肉是个坑。我抄起刀就上,肉块儿冻着硬邦邦,切薄片?一刀下去歪歪扭扭,厚一块儿薄一块儿,切了十分钟,肉片还跟鞋垫似的厚,压根儿不透明。急得我骂自己:笨手笨脚的!上网又查视频,看人家师傅一刀削下去薄如蝉翼。试第三遍,用冰水泡会儿肉,再慢悠悠斜着切,总算出点效果,能透光了。累死个人!
接着腌肉,手忙脚乱全来。大碗里倒花椒、姜末、蒜蓉,加白糖两勺、料酒一碗,搅和成糊糊糊状。牛肉片一股脑儿丢进去,使劲揉搓半小时,酸得我手臂发麻。完了装保鲜袋扔冰箱,等它过夜入味。躺床上心想:希望别搞成黑暗料理。
煮制烤干见真章
第二天大早上就开火,捞腌好的牛肉出来,满厨房麻香味儿扑鼻。煮锅加水烧开,一片片肉往里扔,滚水烫几秒,看它变色就捞起。这步关键:烫久了肉就柴,软塌塌没嚼劲儿。煮完摊烤箱盘上,温度调八十度,慢烤一小时。盯了半天才敢关火,肉片干巴巴卷起来,薄得像纸片了。
试吃感叹忘不了
一出炉凉十分钟,我捏片儿塞嘴里嚼嚼。哇操!麻、香、甜味儿全炸开,薄脆爽口,嚼着又不硬。跟网上吹的一个德行,四川那特产味儿真神了。分老婆尝一片,她也说:“行,你小子弄成了!就这份麻辣劲儿能记住一辈子。”心里美滋滋,这回实践没白瞎。不过弄个肉折腾两天,我算服了:为啥这个省的灯影牛肉这么上瘾?秘密就在手工细活儿和料多汁鲜,自个小作坊做,真不如人家大厨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