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折腾到半夜的经历
那天真是鬼迷心窍了,突然想试试最近老在技术群里刷屏的那个TRAPCODEPARTICULAR。好家伙,光工具名就够拗口的,结果一看官网:英文界面!我这塑料英语当场就怂了,浏览器翻译插件开起来才敢继续。
先是装了个号称"小白也能用"的Tool_A。装完兴冲冲拖了个小项目进去,进度条磨蹭了十分钟,给我弹了个"内存不足"——我32G内存的电脑!拳头都捏紧了。不信邪又重启折腾,结果发现丫免费版只能处理10M以下文件,我那项目压缩完还有15M,得,花钱买会员才能玩?直接卸载!
隔壁老王推荐的坑货
转头试了群友吹上天的Tool_B。这回装得倒是顺溜,界面还是中文的,刚松了口气。导入文件后直接傻眼:处理完的代码缩进全乱套了,跟被鸡抓过似的。更绝的是导出选项里找不到Python格式,客服机器人只会复读"请参考文档第27页"。参考个锤子!文档全是英文的!气得我直接Alt+F4,这钱花得冤不冤?
差点错过的冷门选手
瘫在椅子上刷论坛时,看见个没人回的老帖子提到个Tool_C。死马当活马医下了个免费版,好家伙安装包才30M!战战兢兢导了个8M的小脚本:
- 5秒读完了文件,速度惊到我了
- 可视化界面能直接看到代码结构
- 右键菜单居然有"一键修复缩进"
试着处理那个15M的大项目,虽然加载花了2分钟,但至少没崩!导出的Python文件打开一看——缩进整齐得想哭。缺点也不是没有:免费版功能阉割得厉害,高级功能得按年付费。
的选择太意外
本来都准备给Tool_C掏钱了,手贱又搜到个完全没听过的本地工具Tool_D。抱着"再失败就睡觉"的心态双击安装包,结果:
- 全程离线运行,网线拔了都行
- 直接识别出我电脑里的Python环境
- 处理20M文件只用45秒
- 连我瞎写的注释都没搞乱格式
最绝的是设置里有个"兼容旧版模式",把三年前的老项目丢进去,居然也能跑通!唯一的麻烦是要自己配置环境变量,对着官方教程鼓捣了半小时才搞定。
血的教训总结
这周末算是彻底明白了:
- 带"智能"俩字的工具多半要联网
- 官网吹得天花乱坠的,往往连中文帮助文档都懒得做
- 没人讨论的冷门工具反而藏着惊喜
我把那个最贵的Tool_B卸载了,省下的钱买了套螺丝刀——至少拧螺丝的时候,螺丝不会给我报Error Code 404。
(那个离线版Tool_D已经在我电脑吃灰三天了,早知道不写这对比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