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始纳闷:古人也"呵呵"?
昨晚刷手机看见热搜,突然琢磨起古代文人写"呵呵"到底是啥意思。是跟咱现在一样阴阳怪气吗?越想越坐不住,我干脆爬起来翻箱倒柜。找出那本快落灰的《东坡全集》,借着台灯黄黄的光,一行行抠字眼。
翻书翻到眼发酸
一开始差点看走眼!读到苏轼给朋友的信里写"近作小词,虽无柳七郎风味,亦自是一家,呵呵",我拍大腿笑出声:这不就是显摆自己写得好嘛立马发微信跟老李嘚瑟。结果他秒回:"你瞅瞅陶渊明《饮酒》里那句'欲辨已忘言,呵呵',感觉像苦笑!"
这下给我整懵了,赶紧翻《陶渊明集》。盯着那俩字啃了半小时,发现旁边还注着"悠然自得"... 屁嘞!明明配着"忘言"这种词,透着一股子无奈。气得我猛灌两口凉白开,茶水洒了一桌子。
蹲图书馆挖冷门
隔天直接奔市图书馆,蹲古籍区翻破书。管理员大妈瞅我抱着一摞《全唐诗》《宋人轶事》,直翻白眼。真给我扒拉出好东西了:白居易的《读庄子》里写着"客来只说江湖事,自小篇章人称高,呵呵"。结合上下文琢磨半天——这老头儿分明是自嘲!表面上乐呵,实际酸溜溜的。
最绝的是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,她写丈夫赵明诚临终前"取笔作诗,绝笔而终,殊无分香卖履之意,呵呵"。看得我后背发凉:这哪是笑,分明是咬着牙说"人死了钱没花完"的悲凉!
豁然开朗大揭秘
折腾三四天终于整明白了!古人"呵呵"根本不是瞎写的,得看场合:
- 装潇洒:像苏轼晒新诗,表面笑呵呵,暗戳戳等夸
- 憋屈自嘲:陶渊明说"忘言",实际是"懒得跟你们吵"的憋闷
- 扎心讽刺:李清照那句"呵呵",根本是往棺材板上钉钉子的冷笑
今天跟楼下大爷吹牛说起这个,他呸掉茶叶沫子:"你们小年轻瞎研究古人放屁都是香的!"气得我扭头就走——这不正应了李清照的扎心"呵呵"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