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游戏攻略 正文

火锅里的九宫格最初是用来区分辣度的吗?避免这2个常见错误理解!

今天中午,我约了几个朋友去吃火锅,选了一家挺火的重庆馆子。

点完菜,服务员端上来一口九宫格锅,那些小格子排得整整齐齐的。

我心里嘀咕:这九宫格到底干啥用的?难不成真是区分辣度的?我记得网上总有人说,中间最辣,边上清淡些。

饭吃完,我越想越好奇,决定自个儿查查清楚。

火锅里的九宫格最初是用来区分辣度的吗?避免这2个常见错误理解!

先从网上扒点历史

我回家就打开电脑,搜了一圈资料。

发现九宫格这东西,起源就在重庆老火锅里头,根本不是现在人想的那样区分辣度。

早期的火锅师傅是用铁丝网划分格子,主要是怕食材混到一起。

比如,毛肚、鸭肠这种煮得快的放中间格,煮久了容易老;豆腐、土豆这类慢熟的东西放边格,慢慢煨。

这样食材不串味,还能省火候。

辣度?哼,汤底都是一锅辣油调好的,想调淡点得加清汤或酱料。

看完网上说法,我还是觉得不靠谱,干脆跑回那家火锅店找老师傅问一问。

店里那个老头儿挺爽快,他说:“小伙子,你琢磨这个?九宫格从我爷爷辈儿传下来,就是为了分食材,不是辣度。以前没这些花哨玩意儿,就是简单划分煮烫位置。”

他还给我看店里旧图集,照片里的锅就几个格子,根本没标辣度。

我听着听着,恍然大悟:怪不得有些店推广时忽悠人,说九宫格代表不同辣度,纯粹是营销噱头!

动手验证一下

回到家,我心痒痒的,打算自己试试做个小实验。

我翻出家里老火锅锅具,拆了铁丝网分了九个格。

然后买了几样食材:毛肚、肥牛、土豆、豆腐。

我用同一锅辣汤试了两轮:第一轮不加九宫格,所有东西丢进去;第二轮加九宫格,分开放。

结果明显看出,没九宫格的话,毛肚煮糊了土豆还没熟,汤还混成乱七八糟。

加了九宫格后,各煮各的,口感都正

至于辣度?我用勺子搅了搅汤底,测试不同格的浓度。

真是一锅汤都一个味儿,辣得我直喝水。

验证完我就明白了:九宫格的核心作用就俩字——分区。

躲开这两个坑人的误解

现在大家都爱跟风,对九宫格的理解跑偏得太厉害了。

我得强调两个常见错误理解,千万别踩:

  • 错误1:九宫格是用来区分辣度的。这纯粹是瞎掰!辣度由汤底决定,格子本身没那功能。你要是加清汤调淡,那是在汤上做手脚。
  • 错误2:九宫格就是装饰摆设。有些人觉得它就是为了好看或营销凑数。可我试了,分了格真能提升煮烫效率,避免食材打架,省钱还省心。

经历这一波折腾,我从好奇到动手再到搞清,整个人都踏实了。

以后跟朋友吃火锅,我铁定要吹一把这个真象——九宫格分的是食材煮法,不是辣度。

该咋吃咋吃,别被花言巧语忽悠瘸了就行!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