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我上周四蹲厕所刷手机说起。当时满屏都是「30元抢100元券」的推送,手指头比脑子快,咣咣几下就囤了五张不同平台的券。付完钱才回过神:这帮资本家啥时候这么大方了?
实战第一天:火锅店现原形
揣着某火锅平台的「100减40券」直奔商场,结果服务员手指往菜单角落一戳:「套餐A可用券」。好家伙,清汤寡水的两盘肥牛加两碟青菜敢标价198?用券后实付158,算下来就便宜了四块钱!隔壁桌没券单点肥牛卷的价格跟我差不了两毛。
第二天连环踩坑
不死心又试了张洗衣券。小程序上显示「满50减20」,等我把三件羽绒服塞进柜机,屏幕上突然弹出两行小字:
- 冬季衣物按3倍计费
- 券后实付:¥127
平常洗这三件也就九十块,气得我差点把洗衣液倒进投币口。
终极实验:儿童乐园拉锯战
这张儿童城堡券彻底把我整服了。写着「全场通玩两小时」,结果刚过四十分钟广播就开始催:「持券家长请注意,超时将按原价每分钟1元计费」。我掐着表拽儿子出来时,他还扒着海洋球哭嚎,旁边工作人员举着扫码枪虎视眈眈。
拿计算器一按:
- 五张券原总价:150元
- 实付总额:625元
- 按原价消费这些项目本需:668元
折腾好几天就省了43块,实际折扣连个95折都不到!要是把停车费和时间成本算进去,血亏!
现在看见「大额优惠券」这几个字就手抖。拉倒,下次再买券我直接把手机泡火锅底料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