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话题真不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。上周二送闺女上舞蹈班,听见几个家长扎堆聊什么"飞舞的女孩",我竖着耳朵听了半天。有个穿亮片外套的大姐说:"就那种转圈跟风车似的,跳起来轻飘飘像要飞走的丫头!"我琢磨这不就是我闺女嘛——她去年汇演跳《茉莉花》,转圈把自己转进幕布里去的丫头!
意外开始的培养实验
周三早上我就开始折腾了。趁闺女刷牙的功夫,把瑜伽垫铺在客厅当练功毯,平板架在冰箱顶录视频。七点整对着刚睡醒的小祖宗吼:"快快快!抬脚后跟试试脚尖立起来!"结果这孩子刚踮脚就扯着嗓子喊抽筋,差点把牙刷吞下去。
被现实打脸
到周四视频攒了七个:
- 踮脚练习撞翻三次猫食盆
- 转圈练习踢碎两个陶瓷杯垫
- 练跳跃动作吊灯晃得跟地震似的
最绝的是让闺女试单脚站,我进屋拿水杯的功夫,"咚"的一声巨响——孩子直挺挺摔瓷砖上,手背刮出三道红印子。孩儿她妈当晚就给我甩脸子:"再搞这些没用的,你跟猫窝睡去!"
找专家救命
我这人轴,周六托关系找到舞蹈学院的陈老师。人家一看视频就笑:"家长有心是好事,可孩子站都站不稳就想练旋转?"她指着闺女摔跤的片段给我讲干货:
身体像搭积木,脚踝膝盖屁股腰板得垒直了才站得稳;
力量像存钱罐,大腿后侧肌肉练够劲,跳起来才能轻盈;
平衡像骑单车,先得学会找重心晃悠,才能飞转起来不摔跤。
按方抓药
上周日开始改造计划:
- 撕了瑜伽垫改爬楼梯——每天拎着闺女爬六趟,不许扶栏杆
- 沙发当平衡木——沿着沙发靠背走直线,摔下来就掉坐垫上
- 水桶当健身器——空水桶搁脚背上,躺着抬腿练大腿后侧
最绝的是陈老师教的耍赖训练法:让闺女单腿站床边穿裤子,站不稳就一屁股坐床上,孩子当游戏玩得哈哈笑。
现在整十天,昨天录像明显不一样:闺女踮脚能数到十五了,转两圈没挪地儿,跳起来落地膝盖知道弯了缓冲。虽然离"飞舞"还差得远,但孩儿她妈前天主动给猫窝加了条毯子——搞不好是给我准备的。
摔出来的干货
别急着让孩子飞,先把"刹车系统"练结实了;
别迷信花哨动作,脚趾抓地的功夫比啥都重要;
专家的话要听,但得换成自家孩子玩得懂的方式,不然脸盆水桶迟早摔光。
(今早发现闺女的秋裤膝盖全磨出毛球了,沙发靠背也踩得跟狗啃似的——这些可千万不能让孩儿她妈看见!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