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遇到个事挺有感触的。中午跟合作方开视频会,讲到产品细节时突然卡壳,对方眉头越皱越紧。挂断后我对着黑屏发愣,发现这几年光顾着研究技术文档,跟人唠嗑的本事都退化了。
晚上翻出三年前培训笔记,找到个「沟通三板斧」的旧文档。第二天特意约了楼下奶茶店老板唠嗑,四十多岁的大姐特别能侃。先试了笔记里第一招:鹦鹉学舌法。大姐说「今年奶茶原料涨得凶」,我马上接「是涨得太凶了」,结果她愣了两秒反问:「你也做这行?」得,整成复读机了。
第一招改造:复述得带钩子
改策略重来。等大姐抱怨「鲜芒果到货总烂半箱」,我接:「难怪您上周停售杨枝甘露了?」她眼睛突然亮了:「可不是嘛跟你说冷链那帮人......」顺势递过手机给我看物流群聊天记录。这招管用在于把单纯重复变成抛出具体细节,让人感觉你真在追踪话题。
第二招破冰:装傻充愣术
下午约实习生对接工作。按笔记第二招准备了十个开放式问题,结果刚问「你对我们项目有什么看法」,小伙紧张得直搓膝盖。想起大姐聊冷链时的吐槽,突然往椅背一靠:「我没搞明白后台数据怎么同步的」。小伙「」地松了口气,搬过笔记本开始演示:「这儿有个隐藏开关您看......」主动暴露弱点反而让人放下防备。
第三招必杀:停顿大法
最绝是晚上跟客户打电话催尾款。以前我总像放鞭炮似的说不停,这回学笔记第三招硬憋着。说完「李总看您方便安排付款吗」后,咬牙数了七秒。对面翻纸页的哗声都听得见,终于传来:「小张...我们财务在走流程......」沉默的七秒把客套话逼成了真心话。
今天带着新三招去开项目会。技术总监吐槽服务器总崩,我复述时加了具体时间点;产品经理争论方案时,我坦承没看懂某个参数;讨论预算时问到关键处突然闭嘴。散会后同事拍肩:「今天咋感觉跟你唠得特顺畅?」回家路上琢磨透了:沟通哪有什么技巧大全,不过是把机械应答换成真心好奇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