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挺有意思的,就上周二,我蹲厕所刷手机,结果被推送了个什么“活出精彩人生”的鸡汤文,满屏都是闪闪发光的那种配图。当时就把手机撂马桶水箱盖上了,心里嘀咕:“天天听别人叨叨要这样那样,我自己的日子?咋感觉像个提线木偶?”
一、地铁上被点醒了
第二天挤早高峰地铁,人贴在门玻璃上,脸都挤变形了。耳机里随机播了个博客,主播突然吼了句:“我才是主人公!这剧本得自己写!” 就这句话,跟个小锤子似的“哐”一下敲我脑门儿上了。对!别人写的攻略、定的规则、画的饼,凭啥就得是我人生的标准答案?我琢磨着,这“我才是主人公”核心不就两点:地盘我做主,剧本自己定。

二、说干就干,实践走起
下了地铁直奔公司,连电脑包都还没放下,我就从抽屉最底下掏出个落了灰的笔记本,封面还印着“2019年度计划”!哗撕掉前几页,新开一页,大笔一挥写上标题:《我的地盘谁做主?》,开整!
- 第一步:当个“偷窥狂”(观察生活)
整整三天,我没着急改任何习惯。早上刷牙盯着镜子里的自己,心里吐槽:“这哥们儿每天固定流程跟机器人似的:通勤、开会、回邮件、吃外卖、刷手机、睡觉…无限循环!” 午休扒拉盒饭,耳朵竖着听隔壁桌同事抱怨项目,突然反应过来:我们骂项目不合理,骂领导傻X,转头不还是乖乖按人家画的格子跳? 这感觉就像在别人搭好的舞台上,演着提线木偶的角色,自己还骂骂咧咧嫌舞台丑。
- 第二步:抢回“遥控器”(做个小决定)
周四下午,团队例会又臭又长,经理在那儿念PPT念得跟催眠曲似的。所有人低头玩手机,包括我。突然想起笔记本上那句话,一股邪劲儿上来了。等经理问“还有问题没?”时,我把手机往兜里一揣,直截了当:“经理,这方案第三点跟客户实际需求跑偏了,我们昨天刚收到新反馈。”会议室瞬间安静,经理愣了下,点开邮件一看,啧,还真是!就这一次没跟着点头“嗯嗯嗯”,感觉像把剧本从导演手里扯过来改了两笔似的。 下班后我没按惯例瘫沙发上,跑去楼下跑了二十分钟,风刮耳朵呼呼响,脑子里就一句话:“我动的腿!我定的路线!爽!”
- 第三步:当自己生活的“编剧”(规划一点自主权)
周五晚上,我把笔记本摊餐桌上,列了张“地盘清单”:

- 工作:拒绝无意义会议!没实质内容的会,直接私信经理书面沟通(实践成功过一次了)。
- 生活:晚上9点后手机扔客厅!谁爱找我谁等着。
- 兴趣:周六上午雷打不动属于我!画画、写点字、哪怕躺着晒太阳发呆都行。
写完用红笔在边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旗子,写着:这块地,老子说了算!

三、实操效果咋样?
刚坚持一周,变化看得见摸得着。那个午休瞎溜达的习惯保留下来了,有回在楼梯间碰到大老板,他问我是不是压力大?我脑子一抽直接说:“出来活动下颈椎,比盯着屏幕效率高。” 结果他笑了,说以后他也溜达溜达。你看,不装着努力“表演”,反倒自然了。 昨天晚上9点05分,手机在客厅叮咚响,我愣是坐沙发上抱着旧漫画没动。媳妇儿问:“你不看看?”我眼皮都没抬:“不看,9点后是我的‘宇宙时间’,外星人发信号了也不接。” 她噗嗤笑了,说我这地盘守得挺严实。
不过说实在的,有些“遥控器”抢起来还是费劲。上周六一大早,老妈连环夺命call问我回不回去吃午饭(每周固定节目),我心一横,握着手机深吸口气:“妈,这周中午约了人谈点事儿,改下周行不?给您带那家特火的桂花糕!” 老太太在电话那头顿了下,笑骂一句:“臭小子,行!” 挂电话那刻,手心还有点潮乎乎的。 改变不大,但能感觉到日子在往自己手里攥的感觉了。对,今早地铁上又打开那个鸡汤文,扫了两眼直接点“不感兴趣”了——我的剧透不需要别人写大纲。
总结点粗糙经验:
- 别妄想一夜翻身当主角,先盯住一件小事抢“导演权”(比如少开一个糊弄人的会);
- 身体比脑子听话!别空想,脚迈出去再说(突然翘班去跑步就挺管用);
- “地盘清单”写在看得见的地方,我就贴在冰箱上,拿酸奶就能瞧见。
写这篇时瞥了眼屏幕右下角,刚好22:01。手机在客厅嗡嗡震?震!现在是我的漫画时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