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闲着没事刷微博,看到有人发帖问达隆郡到底是啥玩意儿,我一下子来了兴趣。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个小地方,但总觉得背后藏着点故事,决定自己动手挖一挖。
一上来就动手找资料
我先打开电脑,在搜索引擎里乱敲"达隆郡历史"这几个字,结果蹦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结果。有的说是古代打仗的地方,有的又扯到神话传说,我根本分不清真假。我去小区旁边的图书馆翻旧书,那些破旧的县志和地图册子看得我头大,字又小又糊,瞪着眼找了一下午,腰酸背疼不说,还发现书上写的内容互相矛盾。比如一本说它靠山发展起来的,另一本非说是靠水吃水,真是一团乱麻。
解决资料冲突的破事儿
找完图书馆还不死心,我干脆跑去找退休历史老师打听。那位老前辈挺热心,在我家楼下茶馆聊了两小时,他喝着茶慢慢讲,提到以前达隆郡为啥荒凉过一段时间。但我记录时乱了套,手机备忘录写满一堆零碎信息,回家还得整理到笔记本上。中途碰上不少麻烦:
- 第一,网上信息好多是瞎编的,我试过几个小论坛,结果全是广告和胡说八道。
- 第二,老前辈的口音太重,我听不清时只能来回问,搞得他有点不耐烦。
- 第三,笔记本乱得一塌糊涂,我干脆撕掉重新来,边画图边写备注。
揭开影响达隆郡的几大因素
把所有材料凑一块儿,我发现它变化这么大,主要是三个事儿搞的:
- 地理位置太偏了,它卡在山沟沟里,以前交通不便,干啥都慢半拍,发展自然落后。
- 打仗打来打去,老一辈提过内战时期这儿当过兵营,整天乱哄哄,把人吓跑了。
- 雨水闹的乱子,旧地图显示过去雨水少,庄稼种不后来小河开通后才缓过来。

写成这篇博客的经过
整理完笔记,我坐下来开始写草稿。先用白纸打了个框架,慢慢填内容,但开头写得乱七八糟,差点儿放弃了。后来想起茶馆谈话,就加进那些小故事。写过程挺磨人,电脑死机两次,我气得踢了桌子一脚。折腾半天,写成这篇分享稿,我挺满意,虽然累但值了。回头一看,从好奇到搞定,前前后后花了快十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