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翻日历发现立秋快到了,突然想起那句“七月流火”。老觉得哪里不对劲——这词听着像形容天气热得要命,可它明明出自《诗经》这老古董!干脆把压箱底的旧书箱拖出来扒拉。
翻书翻到蚊香熏眼睛
先从书房犄角旮旯里薅出《诗经》,灰呛得直打喷嚏。食指蘸着唾沫哗翻豳风篇,找到这句时眼都瞪酸了。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白纸黑字印着,可注释里写着“火”指大火星(就古代天文说的心宿二)。

- 当场懵圈:这词被当成夏天热浪的代名词好多年了?
- 抄起放大镜看星图册子,发现心宿二原来是颗红巨星
- 趴窗口对着西天猛瞅半小时——满眼只有对面楼空调外机
查完资料更糊涂了
不死心又去二手书店蹲点,翻到本发霉的《夏小正》蹲着看。脚麻得站不起来时突然开窍:周历七月是农历五月!这时候大火星傍晚从西边往下掉,农民就知道天气要转凉了。
老板看我跪在地上记笔记,以为我在捡硬币。
回来路上越想越离谱:现代人把“流火”理解成太阳烤人,可老祖宗看见的明明是星星搬家!就跟把“空穴来风”完全用反一个道理。

科普结果气到啃西瓜
晚上跟小区下棋大爷显摆这发现,老头眼皮都没抬:“那你让七月别流火,我背心都湿透了!”
西瓜啃得汁水淋漓时突然收到闺蜜微信:“快看!气象台说下周持续40度流火天!”
得,两千年的文化信号硬是掰成高温警报。现在看手机天气预告“流火持续”,只想把空调开到16度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