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啃包子刷手机,突然看见群里又在刷“我太大了你忍一下”,差点没噎着我。这梗怎么又翻红了?寻思着跟之前的“芭比Q了”、“栓Q”那些不是一路货色么?干脆扒拉开键盘,亲自下场对比扒层皮看看。
第一步:翻黑历史找源头
我先打开电脑开始考古。微信聊天记录搜“芭比Q了”,最早是去年三月群友发了个烤肉糊了的视频,配这词儿,一下就火了。特点就是纯口头禅,跟“完了完了”差不多性质,老少都能用。然后我切到抖音搜“栓Q”,清一色旅游博主阴阳怪气风景差,或者配奇葩商品链接——明摆着带货专用梗。
第二步:把新梗拖出来遛遛
现在轮到查“我太大了你忍一下”了。百度指数一输进去我就感觉不对劲:这词峰值怎么全卡在娱乐八卦板块?点开具体新闻倒抽口气——全是某明星的负面热搜关联词!跟前面俩梗根本不是一个生态位。
- 芭比Q了:日常翻车现场必备BGM
- 栓Q:带货直播间气氛组专用
- 我太大了:明星塌房冲锋号
第三步:亲身踩雷测试
我偏不信邪!中午吃饭故意在部门群发了句“这方案我太大了你们忍一下”。好家伙,群里瞬间冻住了。十分钟后主管私聊我:“注意用词,别带坏新人。” 下午发朋友圈配美食图写“面条煮太坨了忍一下”,结果评论区:“哥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?” 这玩意儿就像颗地雷,谁踩谁炸。

撞了南墙才死心
晚上直播时提到新梗,观众突然刷屏问:“博主你是不是在影射那谁?” 吓得我赶紧关评论区。后来刷贴才搞明白——这梗最开始就是某明星黑粉编的段子,早被饭圈当成了撕逼暗号!普通网友拿来玩?纯属自己往粪坑里跳。
所以现在谁再问我梗的区别?芭比Q能当调料,栓Q能当广告牌,但“忍一下”这破玩意儿——它就是根引爆炸药的雷管!扔下键盘骂了句:晦气!
